产业政策 演进与发展

首页    更多资讯    产业政策 演进与发展

产业政策究竟是什么意思?

 

产业政策多指政府制定的与产业相关的所有政策的总和。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内在要求,为提高产业素质、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调整供给结构的总量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总和。我国现阶段的产业政策重点在支持科技创新、加强产业基础建设、拓展国际市场和推进产业升级等维度。

 

 

1.全球产业政策演进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的演进与发展历程,典型代表主要涉及美国、日本、欧洲和我国,产业政策对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发展、经济拉动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区别于市场创新主体在开放格局下的主动创新推动,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可以有效实现逆经济周期对产业发展的有效调控。

 

2.中国产业政策演进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全球产业政策,何如崛起、裂变?

 

 

“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的产业政策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

 

美国的产业政策包括前期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推动产业技术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创新主体的联合体在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通过资金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会主动监管资金的使用,创新主体会通过资金的投入加快创新产生、技术落地及应用的步伐,进而推动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日本的产业政策自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依托于日本的支撑性经济结构,日本的产业政策从60年代的工业化、70年代的知识集约化、80年代的技术集约化、90年代的知识创造、到现如今的对市场功能的进一步补充。

 

欧洲的产业政策也可以概括为从直接的干预形式的产业政策向间接地以市场为导向政策为补充的间接性产业政策。在上世纪80年代前,欧洲相关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针对性解决相应产业危机和突发情况,具有较多政策补救的意味;在随后的20年,欧洲相关国家的产业政策开始提上日程,政府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性愈发关注,以期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推动产业战略在现有制造业模式上的有效实施。

 

可见,美、日、欧的产业政策均充分考虑了国家的发展阶段及产业现状,通过刺激手段等拉动产业功能提升及模式发展。

 

 

中国产业政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经历了产业政策发展自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实际石油产量远无法接近计划目标而使技术改进计划难于持续的实际;到经历包括农业政策自由化、农村非农业经济自由化、城市经济自由化、国有工业重组及城乡壁垒的打破等多次经济结构性变革;到产业政策逐渐渗入到产业发展的现实,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产业发展阶段涵盖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在曲折中实现了明确性,发展历程也经历了由量到质的转变。

 

1.产业政策变革的载体

 

作为产业政策重要发展内容的产业结构变化历程,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提出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等3个类别构成,对于不属于上述3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随后,

 

在2011年和2013年,对《目录》内容进行了修订及修正,更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升级。近年,为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变革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又于2019年对《目录》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2.我国特色化产业战略

 

我国的产业政策区别于美、日、欧等国家,更倾向于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及壮大、对未来产业的谋划布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等,政策及投资等维度的多重推动对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借鉴美日韩等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特点,体现我国产业发展的特色及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是未来产业政策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3年8月9日 16:42
浏览量:0
收藏